Lunski's Clutter

This is a place to put my clutters, no matter you like it or not, welcome here.

0%

旋律

經過海牛的解說,我才發覺音樂中的特定旋律(動機)也是種語言,重點在察覺呈現的方式與隱含的故事。

音樂史

文藝復興時期 (Renaissance):開始蓬勃發展

西元1400-1600年
古代到中世紀時期再到文藝復興開始較複雜的音樂技巧。

觸技曲(Toccata):阿拉貝斯克(Arabesque),一手技巧,一手伴奏

複音

對位

兩或更多條相互獨立的旋律同時發聲並且彼此融洽,像愛情

  • 相互獨立(如果做一樣的事,就變平行八度)
  • 彼此融洽(不可以互相干擾)

卡農(Cannon)

賦格都高度對位,聲部模仿,相同旋律,另一個聲部不同時間點出現,直到結束

  • 導句(Leader):第一個旋律
  • 答句(Follower):之後的相同旋律

巴洛克時期(Baroque):奢華混亂

西元1600-1750年
2個外聲部(主樂器聲部、伴奏低音),自由加和弦

數字低音(Thoroughbass):用數字紀錄的頑固低音(Basso Ostinato)
,一直存在,提示和聲
協奏曲(Conterto):凸顯樂器對比,競爭和諧
神劇(Oratorio):宗教歌劇

賦格(Fugue)

旋律可能會變化,聲部之後慢慢加入,多聲部對位模仿,強而有力結尾,16世紀的經文歌和器樂里切爾卡中演變而成,一直到17世紀巴赫時代才達到頂峰。

  • 主題(Subject):主旋律
  • 答題(Answer):可能跟主題對抗
  • 主調(Tonic):第一個旋律
  • 屬調(Dominant):可能跟主調對比

賦格三部

  • 呈式部(Exposition):主題,答題
  • 發展部(Development):中間段落
    • 緊鄰模仿(Stretto)
    • 上下顛倒(Inversion)
    • 可以再把前面的混合重組
  • 結尾(Final Entry):最後一次主題

音樂家

  • Claudio Monteverdi
  • Johann Pachelbel
  • Antonio Vivaldi *
  • George Frideric Handel
  • Giuseppe Tartini
  • Johann Sebastian Bach *
  • Domenico Scarlatti
  • Jean-Philippe Rameau

古典樂派時期(Classical): 高尚典雅

西元1750-1830年
巴哈1750逝世是古典開始
法國大革命1830
捨棄數字低音,直接主調搭和聲,出現漸強漸弱,分段式結構概念也簡化和聲

奏鳴曲(Sonata):強烈,抒情相對主題

  • 呈示部(Exposition):2主題(本調,高五度轉調),不同調性[起]
  • 發展部(Development): 互動曾出現主題,弱化調性[承轉]
  • 再現部(Recapitulation):2主題(本調,本調),[合]

交響曲(Symphony): 四樂章
小步舞曲(Minuet): 源於法國的三拍子舞曲,男女對舞
進行曲(March): 軍隊腳步一致的伴奏
變奏曲(Variations) : 先有個主題,之後再變奏

音樂家

  • Joseph Haydn *
  • Luigi Boccherini
  • Wolfgang Amadeus Mozart *
  • François Joseph Gossec
  • Ludwig van Beethoven *
  • Carl Czerny
  • Niccolò Paganini
  • Giacomo Meyerbeer
  • Anton Bruckner
  • Johann Strauss
  • Jacques Offenbach
  • Johannes Brahms

浪漫樂派時期(Romantic): 自主意識

西元1790-1910年.
文學音樂結合
引導動機(Leitmotif): 重要人物出場配樂
交響詩(Symphonic Poem): 看過某故事完成的創作
室內樂(Chamber Music): 不在音樂廳的音樂
芭蕾舞劇(Ballet): 踮腳旋轉
寫實歌劇(Verismo Opera): 不浮誇,貼近自然的歌劇
歌劇(Opera): 結合歌唱戲劇,舞台的藝術
宣敘調(Recitative):敘事,朗誦
詠嘆調(Aria): 獨唱
輕歌劇(Operetta): 部份獨白
序曲(Overture): 揭開序幕的起頭
藝術歌曲(Art Song): 鋼琴伴奏與歌詞意境符合
小夜曲(Serenade): 讚美情人的音樂
夜曲(Nocturne):適合晚上聽,抒情/悲傷
敘事曲(Ballade):講故事
圓舞曲(Waltz):節奏鮮明,旋律流暢
間奏曲(Intermezzo):歌劇幕與幕之間
練習曲(Etude):專門提供某樂器的練習特定技巧

音樂家

  • Christoph Willibald Gluck
  • Carl Maria von Weber
  • Gioachino Antonio Rossini
  • Franz Peter Schubert *
  • Gaetano Donizetti
  • Vincenzo Bellini
  • Louis Hector Berlioz
  • Felix Mendelssohn Bartholdy
  • Frédéric François Chopin *
  • Robert Schumann *
  • Franz Liszt *
  • Wilhelm Richard Wagner
  • Giuseppe Verdi
  • Charles Gounod
  • Luigi Cherubini
  • Camille Saint-Saëns
  • Edouard-Victor-Antoine Lalo
  • Georges Bizet
  • Jules Massenet
  • Stephen Collins Foster
  • Pyotr Ilyich Tchaikovsky*
  • Anton Rubinstein
  • Giacomo Puccini

國民樂派時期(Nationalism):民族主義

西元1850-1900年
與浪漫樂派並行,它的分支,關注自身或國家

風俗曲(Genre Piece): 各國舞曲,法國序曲,小賦格

音樂家

  • Mikhail Glinka
  • Mily Balakirev
  • Modest Mussorgsky*
  • Nicolai Andreievitch Rimsky- Korsakov
  • Alexander Borodin
  • César Cui
  • Bedřich Smetana
  • Antonin Dvořák
  • Edvard Hagerup Grieg
  • Christian Sinding
  • Edward Elgar
  • Jean Sibelius*
  • Béla Bartók

現代樂派時期(Contemporary): 複雜變化

西元19000-至今
無調性實驗

混成曲(Quodlibet): 樂曲組合或混搭

音樂家

  • Francis Poulenc
  • Gustav Mahler
  • Pietro Mascagni
  • Achille- Claude Debussy*
  • Eric Satie
  • Richard Strauss
  • Sergei Rachmaninoff
  • Fritz Kreisler
  • Arnold Schoenberg
  • Gustav Holst
  • Maurice Ravel
  • Gabriel Urbain Fauré
  • Igor Stravinsky*
  • Zoltán Kodály
  • Sergei Prokofiev
  • George Gershwin
  • Paul Hindemith
  • Aaron Copland
  • Ralph Vaughan Williams
  • Dmitry Dmitriyevich Shostakovich
  • Benjamin Britten
  • Leonard Bernstein

其他

  • 內聲部:連貫

  • 半音階:增加樂曲色彩

  • 同音異名:升sol, 降la(同音,但調性不一樣)

  • 倚音(Appoggiatura)

    五度圈

    和弦(調)

  • 大和弦(大調):Major (明亮)

    • C大三和弦常接F大調(平靜)
  • 中性:Neutral (無情緒)

  • 小和弦(小調):Minor (陰沉)

拿坡里和弦
特里斯坦和弦

節奏

  • 調性(Tonal):該按照什麼調寫譜
  • 動機((Motivic):已經寫了什麼,之後該怎麼寫
  • 切分節奏(Syncopation):強拍旋律出現在弱拍
  • 假終止式:要結束又不結束
  • 終止式:句點

過去追求調性,從貝多芬之後重視動機

變奏:改變旋律

  • 改變方向(上下左右相反)
  • 拉長增量(前面採樣重點拉長)
  • 重新組合
  • 不同音高
  • 音型過度
  • 節奏過度:過門(音型轉換)

資訊處理方法提到Top-Down Approach, Bottom-Up Approach,我想只有在框架下自由發展,比散落中重塑框架更有價值,就如同「這不是我們做事的方法」一書所說的。

海牛分析音樂的方式是先拆解成各個主題(動機),再依動機發展也是如此。


如果你覺得這篇文章很棒,請你不吝點讚 (゚∀゚)

Welcome to my other publishing channels